农家茶叶购茶网茶叶论坛 - 简约版本 TEAM 1.0.4 - ACC版

浅谈茶与健康(刘江平,叶秋萍) - Power By Team Board
农家茶叶购茶网茶叶论坛 - 『 阳光*空气*水 』 - [返回上一级]
帖子标题 : 浅谈茶与健康(刘江平,叶秋萍)

admin2008-01-20 14:54:10
来源:本站   编辑者:管理员   发表时间:2007年12月14日   
  摘要:本文通过中医理论和现代科学究诠释茶的保健功效,茶不仅是身体健康的灵药,也是心理健康的妙方。
  茶,养生之妙方,健康之灵药。最早在《神农本草经》中载有“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神农氏发现了茶,他与炎黄同属一个时期,因此,茶在我国被发现已有近6000年的历史。在这悠久的历史长河中,茶就像一个取之不尽的宝库,为人类的健康造福。
  1 茶叶的保健养生功效
  1.1 中医诠释茶的性味
根据我国传统的中医药理论,药物的性味均有“四气五味”之分,即寒、凉、温、热四气,酸、苦、甘、辛、咸五味。药性的寒、热、温、凉,是药物作用于人体发生的反应归纳出来的。酸、苦、甘、辛、咸五味,它主要是由味觉器官辨别出来的,各种滋味对人体的作用不同。其中气和味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每一种药物既具有一定的气,又具有一定的味。中医的归经理论认为药物对于人体某些脏腑、经络有着特殊的作用。把《中药学》中的药物五味理论 [1],归纳成表1 所示。中药正是利用药物之气味特点来调节人体的阴阳偏胜,使机体恢复健康有序的正常状态。茶叶不只是一种营养和风味型的饮品,它还是一种具有生理调节作用的功能性饮品[2]
  表1  药物五味功能成分表
五味
功能
归经
成分
有收敛、固涩等作用
有机酸
泻火、燥湿、通泄、下降等作用
生物碱,苦味质
有滋补、和中或缓急等作用
糖类
发散、行气或润养等作用
挥发油
软坚、散结或泻下等作用
矿物质
  拿茶叶的性味来说,唐·陆羽在《茶经》中载有“茶之为用,味至寒。”;明·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称其 “茶苦而寒,最能降火,火为百病之因,火降则百病清也。”;当代著名医药学家冉先德教授主编的《中华药海》则称其“苦、甘、辛、寒” ;现代名医蒲辅周先生也云:“茶叶微甘微寒而兼芳香辛散之气,清热不伤阳,辛开不伤阴”。综上,茶叶性味苦、甘、凉,甘者补苦者泻,可知茶叶是功兼补,泻的良药。茶的归经,据《汤液本草》是“入心(清热解毒)、肺(清痰利水)经”;据《雷公炮制药性解》是入“心、肝、脾、肺、肾五经”。 茶能兼入五经,说明功效是十分广泛的。中医认为,茶的主要功用是清头目、除烦渴、化痰、消食、利尿、解毒,可以治疗头痛、目昏、多睡善寐、心烦口渴、食积痰滞以及痢疾等症[3]。历代医书先后记载了茶叶有20项,219种药效。我国唐代《本草拾遗》中说:“诸药为各病之药,茶为万病之药”,在古代就提倡: “以茶散郁气” ,“以茶养生气” ,“以茶除病气” ,    “以茶养身体” ,把饮茶作为养生保健的一种途径[4]
由此可知,我们研究饮茶养生,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茶叶之生理调节功能,就是要利用茶叶味气的偏性,来调节人体阴阳的偏胜和偏衰,促进身体机能恢复正常。中国有六大茶类,其性味不尽相同,利用茶叶之食性养生,简而言之,就是要讲究因人制宜、因时制宜而择用茶品。
  1.2 现代科学挖掘茶的保健功能
  1.2.1 现代医学理论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及研究手段的发展,国内外医学家、药学家、营养学家及茶叶专家通过多年潜心钻研,应用现代医学理论如自由基学说、免疫学说等,利用生理、药理、生化分析技术等,逐步验证了历史中药书上所记载的茶叶功效[5]
自由基学说是Denham Harman在1956年提出的,认为引起人体衰老的主要原因是人体细胞代谢过程中不断产生的自由基,自由基是具有高度破坏能力的分子,性质活泼,有极强的氧化能力,能通过氧化反应来攻击它们遇到的任何分子。自由基可以引起膜蛋白、酶和DNA损伤,最终导致机体的衰老和功能障碍。研究表明,茶叶中的有效成分茶多酚是高效的自由基清除剂[6]
  自身免疫学说认为人在年龄增长过程中对病原体的抵抗力和对自身癌变的监控力下降,从而导致人的衰老和死亡。研究表明,喝茶有助于提高人体免疫系统的抗病菌和病毒感染能力[7]
  1.2.2 茶叶中主要功能性成分研究
  茶叶中各种有效成分对人体的医疗保健作用也正在不断地被挖掘和拓展开来。目前已探明茶叶中具有许多保健作用的有效成分,其中有机成分主要是茶多酚、咖啡碱、茶氨酸、茶黄素、茶多糖等500多种,还有丰富的矿物元素,其中60%-70%为人体所利用。这些成分不但使茶叶具有芳香诱人的气味,还有特殊的滋味和颜色,这也是茶叶深受人类喜爱的一大原因。
  1.2.2.1 茶多酚
  茶多酚是茶叶中酚类及其衍生物的总称,约占10% ~20% ,主要包括儿茶酚类、黄酮类、花青类、酚酸类等。茶多酚是茶叶功能的主要活性组成成分,它不仅是良好的天然抗氧化剂,而且还有抗癌、抗突变、抗氧化、抗衰老、防治心血管病、降血脂、消炎抑菌、防辐射、防肾疾患、消除人体自由基、沉淀金属等功效,其生理活性作用及其应用是目前研究最多、影响最大、成果最显著的方面[89]
  1.2.2.2 茶氨酸
  茶氨酸是茶树中特有的化学成分之一,占茶叶中游离氨基酸总量的50%以上,占茶叶干重的1%-2%。研究发现茶氨酸具有多种保健功能,如降血压,减少体内的胆固醇含量,保护神经细胞,增强抗癌药物的疗效,以及改善学习能力和记忆力等功效[10,11]
  1.2.2.3 茶多糖
  茶多糖是一类与蛋白质结合在一起的酸性多糖或酸性糖蛋白,在茶叶中含量为0.5%-3.1%。实验研究表明,茶多糖具有降血糖、降血脂、降血压、防治糖尿病、抗凝血及抗血栓、调节免疫功能等多方面的药理作用[12,13,14]
  1.2.2.4 其它成分
  茶树是合成珍稀化合物的天然工厂。茶叶中的咖啡碱具有兴奋中枢神经、提神、恢复疲劳、强心活血、提高循环系统功能的作用,茶叶中的茶黄素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如抗氧化、预防龋齿、抗菌抗病毒等功效,茶叶中的还有许多有利于人体健康的有效成分。总之,茶叶浑身是宝,是保健养生的良药。
  2  茶是精神健康的灵叶
  柴米油盐酱醋茶,茶作为生活必需品,不仅具有神奇的保健功效,而且对人们精神上、心灵上的抚慰也是其他东西所无法替代的。
  饮茶对精神的作用,古人早已体会到。唐代卢仝就有脍炙人口的“七碗茶诗”,说的是第一碗茶能解渴润喉。从第二碗起会对精神产生作用。三碗使人思维敏捷,头脑清楚。喝到第四碗,生活中的不平,心中的郁闷,都会散发出去。五碗之后,浑身爽快。六碗下去,便有得道通神之感。七碗时已经是飘飘欲仙。饮茶时忘却烦恼,放松精神的作用被古人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了。历代皇帝多有爱茶者,乾隆皇帝85岁高龄时,乾隆作引退让位之举,老臣劝谏道:“国不可一日无君呵!”,一生好茶的乾隆皇帝笑称:“君不可一日无茶。”,这说明了茶不仅具有养生之道,而且还可以为日理万机的乾隆帝排忧解难。
  当今社会的竞争日益激烈,人们的心理负担、思想压力也越来越重。从医学心理学的角度来看,采用转移注意力和放松精神是解决心理问题的有效措施,饮茶不失为一种上乘的手段。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在闲暇之余人们喝茶已不仅是为了解渴,更是为了品味茶叶带来的美好感受。大街小巷茶艺馆、品茗居遍地开花,劳累了一天的人们可以携三两好友一起分享,使身心愉悦,精神放松。从饮茶进入品茶的意境,从“得味”到“得趣” 以至于“得道”,茶可以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如天福茶博物院自创的东方美人茶三泡法,用茶诠释了女人的一生:第一泡清纯有如待嫁的少女,第二泡醇爽甘甜有如已婚的少妇,第三泡浓厚、苦后回甘有如年老的妇女。人生如茶,一杯茶浓缩了人生百味,好茶如好人,留下的都是美好的回忆。将饮茶这种随时随地都可行的修身养性方式带到我们繁忙紧张的生活中,必将成为维护我们身心健康的卫士。
  3结语
  总之,茶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天然健康食品,是大自然和祖先留给我们的瑰宝。在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茶叶的保健与养心作用将得到越来越深入地研究。随着人类对自然的崇尚、对健康的追求,茶这一功能性饮品将为人类的健康带来更多的福音。为了您的健康,且喝一壶茶去,再倒一壶茶来。
 
  参考文献
[1] 高学敏.中药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
[2] 吴树良.品茗养生与茶叶性用阐微[J].养生月刊,2005,(12):1072-1077.
[3] 何莲.中医学对茶的药效的认识[J].贵州茶叶,2006,(3):31.
[4] 段振离.中医说茶[J].老年人,2005,(6):52.
[5] 宗音.从来佳茗似良药——著名评茶师骆少君畅谈茶与健康[J].生活与健康,2004,(4): 6-11.
[6] 李振.茶多酚的免疫调节作用及其应用[J].中国兽药杂志,2004,38(4):33-35.
[7] 崔英.长期服用茶多酚对人免疫功能和抗氧化作用的初步研究[J].肿瘤,2004,24(5): 427-432.
[8] 杨贤强.茶多酚药理药效研究进展[J].茶叶,2005,31(3):139-142.
[9] 胥伯涛.茶多酚提取方法研究进展[J].茶叶,2007,33(3):143-146.
[10] 吕毅.茶氨酸的生理作用及合成[J].茶叶科学,2003,23(1):1-5.
[11] 刘婉如.茶氨酸的生理活性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 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 2006, 33(5):287-290.
[12] 陈建国.茶多糖降血糖、改善糖尿病症状作用的研究[J].浙江省医学科学院学报,2005,61:144-146.
[13] 丁仁凤.茶多糖和茶多酚的降血糖作用研究[J]. 茶叶科学,2005,25(3):219-223.
[14] 汪学荣.茶多糖研究进展[J]. 粮食与油脂,2006,6:43-46.
 
作者:刘江平,男,漳州天福茶学院茶叶生产加工系,助教
            叶秋萍,女,漳州天福茶学院茶叶生产加工系,助教


[-- 查看此帖完整版本 --] [-- top --]
Powered by TEAM 1.0.4 - ACC
Time 15 second(s),query: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