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茶叶购茶网茶叶论坛 - 简约版本 TEAM 1.0.4 - ACC版

白濑下镇:一个南音村的前世今生 - Power By Team Board
农家茶叶购茶网茶叶论坛 - 『 下镇茶乡 』 - [返回上一级]
帖子标题 : 白濑下镇:一个南音村的前世今生

admin2011-08-12 13:20:14

       本报讯 (记者林爱娥 倪晓东)7月24日,马来西亚“国际南音大汇演”在吉隆坡盛大举行,8个国家的39支南音队参加了盛会。来自我县白濑乡下镇村的“婚育新风南音社”,以一曲优雅的《南音共铁观音》,令在场1500多名知音人为之倾倒。

      一个小山村的南音社,何以能走上国际汇演大舞台展示风采呢?近日,记者来到下镇村采访,还未到南音社,就已闻得丝丝弦管声,悠远绵长。

      历史:源起“拼馆”风俗

      下镇村毗邻历史名镇湖头镇,受湖头古镇的文化影响,下镇村民俗传统文化传承较好,有一半以上的村民会唱南曲,绝大多数人懂得品赏南音,不管是四管、八管、南管还是北管,样样乐器有人精通。

      据下镇村婚育新风南音社陈金炉介绍,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因八社铜锣庙“关帝”要到湖头“请火”,各社须到李光地故居问房大厝敬位礼拜,当晚弦管要在问房大厝整弦排场。按南音的传统规矩,搭台排场就得允许别人“拼馆”(比试南音水平高低),湖头本有“小泉州”之称,南管盛行,高手很多,要在湖头排场演奏,必须有深厚功底。

      为了在“拼馆”时不落下风,下镇村民下大决心系统学习弦管技艺,特别邀请永春弦管名师林庶烟倚馆,系统传授弦管艺术。村里推选了陈练、陈府、陈连成、陈却4名孩子,专门师从林庶烟学习,成年人白天干农活,晚上也一起集中学弦管指谱曲。

      1947年、1948年正月,下镇村霞山社弦管两次到问房大厝整弦排场。当时南音弦管名人、金谷镇渊兜村人士沈邦约也两次组织南音社,准备前来拼馆,看到霞山社弦管技艺精湛,结果两次都当场折服。从此,霞山社和林庶烟名声大振,远播四邻。

      从明清时期到民国初年,下镇全村人口不超过千人,却有弦管十馆,每馆学员8-16人不等。当时村里没办学堂,人们到曲馆学南音,一是学唱曲,二是学文化。同时,曲馆也成为老年人的娱乐休闲场所。学习南曲,成为当时的一种风俗习惯。

      1980年以后,为重兴下镇村南音,成立了霞苑南音社(后更名为婚育新风南音社),共有成员46人。由林庶烟的弟子陈练、陈连成等继续传授,培养了3批学员100多人。2000年后,陈金炉、陈金宗、陈木兰等继续开班,传授学员50多人。

      传承:南音唱进学堂

      据陈金炉介绍,由于现代生活节奏加快,南音舒缓的节奏不能迎合年轻人的需求,又因南音较为深奥,想学好它须长期坚持。如此种种,导致现在的孩子很 少学习南音,能学好的更是凤毛麟角。

      如何把南音代代传下去,自然成为钟爱南音艺术的下镇人十分关注的问题。

      “为了传承优秀文化遗产,从1991年起,南音就被列为我校的校本课程,每周至少开设一节南音课,由陈练、陈金炉、陈木兰等南音老师现场指导。”下镇小学校长周文卿介绍。同时,从1993年开始,下镇村婚育新风南音社每年都选拔部分优秀学生,参加省、市中小学生南音演唱演奏比赛。十多年来,该村小学生参加的泉州市中小学南音比赛,有20余人次获得一、二、三等奖,该校多次荣获南音教学先进奖,下镇村也被誉为“南音村”。

      2008年,该南音社社长陈练更是被福建省人民政府,确认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南音代表性传承人,这更让下镇村引以为豪。

      记者了解到,下镇村的所有孩子从小就接触南音、学习南音,这在我县乃至整个泉州市的农村学校尚属首创。而下镇人也欣喜地看到,他们培养的南音爱好者,不断以老带新,带动更多的南音爱好者,将南音薪火相传。

      创新:融入时代特色

      “饮一杯铁观音,唱一曲南音,古曲内飘茶香,茶水中有曲韵……”下镇村“婚育新风南音社”立足茶乡特色,自编自导了《南音共铁观音》,把古典高雅的南音与芳香四溢的铁观音完美结合起来,两者相得益彰,乡音乡情更动人。

     下镇南音社还利用传统曲艺,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世纪浩月圆艿艿,杨柳春风笑盈盈。夫夸妻赞计生好,公欢妈笑政策新。月初例会簿卡册,政策公开墙上题。婚育手册全完备,安居乐业笑咪咪……”在下镇村,一首《优生优育树新风》南音,不仅歌唱美好生活,还通过南音艺术,把人口计生政策、法律法规唱得家喻户晓,宣传优生优育的婚育新风,“生男生女一样好,女儿也是传后人”等婚育观念已深入民心。

     下镇南音社紧扣时代发展步伐,把传承与创新有机结合,在宣传茶乡文化、婚育新风等方面不断探索,使南音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同时,积极参与对外文化交流,让南音成为海外侨胞和台港澳同胞竞相传唱的乡音,增进乡谊。
 
      【责任编辑: 陈志锋】



[-- 查看此帖完整版本 --] [-- top --]
Powered by TEAM 1.0.4 - ACC
Time 15 second(s),query:2